致青春,“智”未来。 神州大地,草木葳蕤、生机盎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殷殷嘱托、直抵心田、激励奋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人生际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时代责任。落脚于当代青年,如何更好推动民族复兴伟业,是肩上沉甸甸的重任。向前进,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
科技创新,始终是党中央对未来布局的重中之重。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这是一份热切的瞩望。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我们唯有加大探索力度,才能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布局科技创新,以政策力量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顶层引领、基层奔跑,双向奔赴、渐入佳境。在各地,相继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谋划,正催生“繁花烂漫”的景象。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其中科技含量高成为鲜明特点。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产量高位增长,智能消费品的制造业增长达到11%,智能车载设备增长超过20%,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超过40%……一个个跃动的数字,印证着人工智能产业逐渐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正是因为各地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集聚优势资源要素,澎湃更强智能动力,推动中国制造向“智”嬗变,我国经济“含智量”不断提升。数字化场景下,智能产业更新迭代不断加快,发展变迁有时候就发生在一瞬间。各地当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推动智能产业向着“强”而“精”的方向迈进。
向“智”而行,充满艰辛,创新征途从来不是坦途。全球科技博弈加剧,人才争夺白热化,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亟待破解。发展好人工智能这一新生事物,需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不论是面对人工智能发展“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的问题思维,还是“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的坚强引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破题攻关、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干好“年轻人的事业”,我们就一定能推出更多“从0到1”的新突破,催生更多“从1到100”的新产业。
置身“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之年,各地当把创新“置顶”,瞄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目标,以更大的政策加持、资金投入、人才支持,加快基础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在智能化赛道上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甩掉“卡脖子”的手。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新时代中国青年应矢志创新创造,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著,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创新发展,关键靠人。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创意到场景,从实验室到大市场,人工智能正深入到医疗、教育、交通、养老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背后,年轻的“面孔”在发挥着关键作用,“90后”“00后”早已独当一面,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顶梁柱。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到40岁之间;今年横空出世的DeepSeek,背后强大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28岁。砥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跑好历史的“接力棒”,青春力量当自强,希冀每一颗“强国心”与时代共振,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的新航程上,留下宝贵的青春足迹,更好赋能科技强国建设。 (作者 周军)